科研教育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新能源研究所(筹)

2025年09月15日 10:30  点击:[]




研究所成员个人简介


何俊颖,男,博士(博士后)/内聘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新能源研究所(筹)所长、江西理工大学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系副主任,战略有色金属绿色低碳冶金江西省重点实验室秘书。本人长期致力于冶金特色新能源技术如电催化能源存储与物质转化、电驱动离子膜电渗析及离子电池的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目前以项目负责人的身份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江西理工大学高层次人才启动项目、中国博士后基金面上项目和中南大学博士后科研启动基金各一项,参与完成国家杰出青年基金一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 Chem CatalysisScience China Chemistry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SmallEnergy & Environmental Materials Chemical Communications 等国内外 SCI 自然指数和权威期刊发表 SCI 论文十余篇。同时入选期刊 Tungsten青年编委(被连续评为 20232024 年度优秀青年编委)和电化学(中英文)青年编委,并担任 AMAFMJEC Tungsten 等国内外期刊审稿人。

电话:15274976037(微信号)      电子邮箱:554294356@qq.com



刘嘉铭,男,汉族,昆明理工大学冶金物理化学博士,副教授,江西理工大学冶金工程硕士生导师,现任江西理工大学新能源系系主任,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3项,赣州市重点研发科研项目1项,开放基金2项,以第一作者或第一通讯发表SCI论文18篇,以第一发明人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2项,已授权9项,主要研究方向为锂/钠离子电池电极材料开发、重金属离子吸附剂及稀土二次资源清洁利用。

联系方式 Tel18870748972  E-mailjmliu_jxust@163.com



程俐俐,女,长期从事锂电新能源,硫化矿及冶炼方向的研究。在该领域发表高水平论文二十余篇,出版学术著作两部,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十余项,申请及授权发明专利十四项。其中《难选铜铅锌硫化矿电位调控优先浮选工艺》获批第四届中国有色金属优秀出版物。2015在西部矿业股份有限公司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参与了提高锡铁山铅锌矿中伴生金银回收率等科研项目,在站期间获批博士后面上项目二等资助。2022年作为常驻人员入驻宜春江理锂电新能源产业研究院,分管锂电公共检测平台及学生事务部工作。入驻期间为宜春市经开区及研究院出版行业简讯三十四期,平台承接了检测培训业务两项,为周边企业分析检测样品六百余次。自入驻以来长期为周边锂电新能源企业展开调研工作,围绕行业“卡脖子”问题开展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并与玖锂集团吉马实业有限公司签订了技术服务战略合作协议。

电话:18779708401        邮箱:chenglili2000@163.com



张聪宇,男,汉族,工学博士,毕业于昆明理工大学冶金物理化学专业,现为江西理工大学冶金工程学院讲师;参与3项国家自然基金,主持1项省重点实验室开发课题;发表论文7篇;主要研究方向为(非)电解质溶液热力学、电解质溶液理论模型在实际工业过程中的应用。

联系方式:13307976050;电子邮箱 sfycong.ok@163.com




姜怀,男,汉族,中南大学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博士,内聘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江西理工大学冶金工程系副主任,研究方向为高比能二次电池关键材料设计与界面科学(锂/钠金属负极、锂硫电池、固态电池),稀土功能材料及锂二次资源循环利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1项、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和面上基金项目各1项、江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Small》、《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等高水平期刊发表SCI论文10余篇,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5项,指导学生获全国大学生冶金科技竞赛一等奖2项,连续三年获江西理工大学本科毕业论文优秀指导教师。

联系方式:jh1078400737(微信号),邮箱:huaijiang2021@163.com



倪志聪,男,博士/讲师,现任江西理工大学冶金工程学院综合办主任,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江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1项,自然资源部离子型稀土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课题1项,发表SCI论文9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项。

研究方向:

1)锂离子电池材料:锂金属负极界面改性,合金界面层改性,3D电极结构设计

2)稀土功能材料:稀土与杂质提取分离,稀土功能界面材料制备与应用

电话:18270715329                邮箱:ni_zhicong@163.com



陈璐璐,女,汉族,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分析化学博士,副教授,江西理工大学储能技术硕士生导师,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1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项,主要研究方向为功能化纳米材料的合成及其在电催化、新能源领域的应用。                                      

联系方式:18670145687   E-mail: chenlulu@jxust.edu.cn



江杰涛,男,汉族,南京大学物理化学博士,内聘副教授,主持省部级自然科学基金2项,江西理工大学高层次人才项目1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文章5篇,以发明人申请发明专利5篇,授权2篇。研究方向为稀土基材料和高熵合金材料开发、电解水制氢、水系金属离子电池和金属资源回收等。

联系方式:18852056867      电子邮箱:jiangjietao1205@163.com

办公地点:怀文楼503




曾誉,男,本科毕业于湖南大学,2024年博士毕业于南京大学,现为江西理工大学内聘副教授。截止2025年,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2项、江西理工大学高层次人才启动项目1项,参与国家级科研项目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项。以第一作者或其他作者发表SCI论文12篇,授权专利2项。研究兴趣聚焦国际前沿与国家能源战略需求,围绕能源、环境与碳中和等核心问题,致力于新型电极材料与催化剂的设计、性能与机理研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1] 电容去离子材料与技术 [2] 小分子催化选择性转化 [3] 亚纳米催化剂与稀土催化剂

电子邮箱:zengyu@jxust.edu.cn



刘奕,女,内聘副教授,本科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博士毕业于中南大学冶金环境工程专业。本人长期致力于废弃生物质和塑料的电化学增值利用及其偶联制氢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主持江西理工大学高层次人才启动经费项目1项,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Energy & Environmental MaterialsSmallMaterials Letters等国际权威期刊。

联系方式:15243650217        E-mail: 2557124046@qq.com



刘力玮,男,本科毕业于山东大学,博士毕业于南京大学,现为江西理工大学内聘副教授,截止2025年,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2项、江西理工大学高层次人才启动项目1项,参与国家级1项。以第一作者或其他作者发表SCI论文9篇。主要研究方向包括:[1] 先进电池电极材料的开发,[2] 多功能电解液添加剂的构建。

联系电话:18751959278 电子邮箱:18751959278@139.com




罗璇,女,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清华大学博后。研究方向为机器学习辅助的新能源材料理论设计,有色金属表面催化过程模拟。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基金1项,主要承担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开放课题1项。以第一/共一或通讯作者在Nature CommunicationsAngew. ChemTh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等高水平期刊发表SCI论文10余篇。

邮箱: lx_jxust@163.com



田丰,男,汉族,内聘副教授,20258月博士毕业于上海大学(导师鲁雄刚/邹星礼教授)。20259月入职江西理工大学冶金工程学院。本人聚焦于“熔盐电化学精控技术提取高纯金属及二维新材料创制与调控”参与并完成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一项及“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科学家项目”一项,以第一作者ResearchAngew. Chem.(2)ACS Sustain. Chem. Eng.Energy Storage Mater.发表研究论文5,近三年被引次数达189次,并荣获上海市金属学会优秀青年科技论文特等奖、上海市百万青少年争创明日科技之星奖、上海市优秀毕业生、国家奖学金等荣誉。

联系方式19917154539E-mail: Tianfeng19941211@outlook.com



郭治良,男,汉族,东南大学材料与化工博士江西理工大学冶金工程学院内聘副教授。长期从事能源电化学相关研究,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ACS Sustainable Chemistry & Engineering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TechnologyElectrochimica Acta等期刊上发表SCI论文9篇,已授权1项国家发明专利,并担任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Fuel等期刊审稿人。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废旧动力电池资源化回收与电解槽反应(HER/OERCO2还原),重点涵盖:

1)高性能电催化剂的设计与合成;

2新型电化学系统与工艺开发

3)反应机的理论计算与模拟。

致力于通过“材料—器件—机制”多尺度交叉研究,推动能源电化学过程向绿色、高效方向发展。

联系方式:Tel: 13882308587    E-mail: guozl1425@163.com



白玲,女,汉族,浙江大学高分子材料博士,江西理工大学冶金工程学院内聘副教授。主要从事高性能二次电池材料与器件的前沿基础研究及产业化应用探索,研究方向紧密围绕国家“双碳”战略与经济主战场的重大需求。重点从电极设计、隔膜修饰与电解液优化等多尺度出发开发新材料与新结构,以突破电池在能量密度、安全性、生命周期和资源成本等方面的关键技术瓶颈。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Journal of Power Sources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Technology等期刊上发表SCI论文8篇。

联系方式:Tel: 13982357129     E-mail: bailing2514@163.com




下一条:冶金工程学院参与共建的国家级和省部级平台介绍

关闭